首页

东北女王

时间:2025-05-25 09:41:04 作者:非遗走进生活 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开展 浏览量:71391

图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王效平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28日电 题:内蒙古各地春耕备耕正当时

  作者 奥蓝 张林虎

  “我宣布,全市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一天前,呼和浩特市春耕备耕暨高标准农田现场推进会举办,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局长高涵在现场高声宣布,今年当地要新建高标准农田14.54万亩,提质改造耕地13万亩,逐步将土默川平原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典型示范区。

  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名副其实的“粮仓”“肉库”和“奶罐”。时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中新网记者走访内蒙古多地看到,在现代化科技手段、生产理念和管理方式的三重“加持”下,火热的春耕备耕图景在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演着。

图为内蒙古农民正在咨询购买春播的种子和化肥。奥蓝摄

  “农资储备比较充足,而且价格也比较稳定。”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位于河套平原,春耕备播工作早在1个月前就开始了。杭锦后旗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李杰介绍说,据统计,全旗小麦种子需求量约275万千克,玉米种子需求量约130万千克,向日葵种子需求量约35万千克,各类肥料需求量约10万吨。

图为工人们正在为和林格尔的农田制作化肥。奥蓝摄

  “我们根据浇灌方式、土壤类型等,设计了60多种不同的肥料配方。这样的科学、有效施肥,可以精准农业作业,减量化肥,前期不浪费。”在内蒙古政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着。负责人李茂林告诉记者,大家正在为和林格尔县农田配置用于今年春耕的复合肥料。“一粒种子、一颗肥料种下去,影响的是一年的收成。我们作为农业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把好责任安全关。”

  赤峰市宁城县是内蒙古重要的育苗生产基地。这些天,由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等多种新型农业技术赋能的多家智能化种苗工厂开始育苗生产。

  在正合农业科技智慧温室大棚里,现代智能化育苗播种机正在作业。种子在自动育苗生产线上完成多道程序后,自动进入育苗温床系统。自动喷灌水肥一体机、自动轨道运输设备、自动温控技术系统,让秧苗及时得到肥料、阳光和呼吸到新鲜空气。

图为赤峰市宁城县一家智能化种苗工厂培育出的种苗。单德志摄

  正合农业科技育苗工厂负责人郑铁军说:“为保证今年春播生产及时进行,我们采用电脑全自动化精准播种设备,准确率达99%左右。”

  “我们提供全程托管和单环节两种服务。通过服务,可以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机械化水平,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今年,我们已与约500户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合作订单面积达4万亩。”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万林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由十余名当地农民自发成立的、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合作社。记者看到理事长闫瑞东时,他正在检修大马力拖拉机。“我们成立于2016年,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机具越来越先进。”

图为闫瑞东正在检修拖拉机。奥蓝摄

  “总体而言,呼和浩特整体的农机配套是能满足春播需求的。”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副局长郭旭告诉记者,经调度,目前全市可投入春耕生产拖拉机约7.9万台,可投入春耕生产配套农机具约9.7万台。“目前,我们还在开展关于农机的维修、保养,农机手、农民的培训等工作。”

  “2023年开始,我们还与气象局配合,及时根据天气预报,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对农业生产的农户提出指导意见。”郭旭在采访中继续补充说,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畅通物资运输渠道、优化产业种植结构等工作都在同步开展中。“实现向现代农业迈进的目标。”(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山东费县一景区游客向工作人员泼热水,警方:行政拘留10日

武汉博物馆的这只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其实与我有些渊源。1987年10月的一天,一对夫妻抱着一只梅瓶来到武汉市文物商店。当时我作为收购部主任,跟随老师傅王协臣学习文物鉴定。王协臣师傅仔细鉴定了这只梅瓶,认定为真品,决定出价500元收购。双方一番讨价还价后,这对夫妇还是抱着梅瓶离开了商店。我看到师傅眼中流露出惋惜之色,赶紧追出去,想尽办法与这对夫妻协商,最终仍以500元的价格,将这只梅瓶留在文物商店。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如何冰镇?张国斌说,在古代,冰是一种奢侈品,人们常常冬季采冰储藏到夏季使用。清代宫廷中的冰块主要用来冰镇饮品、消暑降温,还有就是置于“冰箱”内使食物保鲜。

“秦朗寒假作业丢巴黎”系摆拍 公安部公布10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放眼彼时的浙江,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在全国排位靠后。有的小学老师,自己就只有小学文凭。有的老师还得抽空下地忙农活,走进教室时,裤腿一高一低,腿肚子上沾着来不及洗掉的泥点。

习语|“内在有激情,还要从容不迫”

十年来,京津冀坚持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口岸通关货畅其流。2023年,经京津冀三地口岸进出口货物3.08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28.3%。三地口岸合作持续加强,创新推出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模式,口岸通关时间进一步压缩;北京地区首趟“本地报关、全国通关”的中欧班列开通,打通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新通道;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通关保通保畅机制,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发展百佳案例。

重症超声助临床医生提升救治水平和效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